(2022年4月修订)
为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确立以学生为本的体育教育思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兼备的创新型人才,完善大学生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根据国务院《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17)》(国务院令第676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017)》(教育部令第41号)、《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教体艺[2014]5号)以及杏耀娱乐相关规章制度等规定的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1. 使同学能够根据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养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较高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 使同学根据自身能力树立体育学习目标,掌握2—4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科学地开展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3. 使同学通过体育活动,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精神🍧,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二、修读要求
1. 体育课为全校公共必修课程🧑🏻💼,须修满4学分🦹🏽♂️,含必选项目1学分和兴趣选修项目3学分。
2.每学期只能选1门体育必修课;每门课程每周2学时,1学分👩🏿🦰。
三、考核与成绩评定
1. 体育课程成绩结构
100分= 技术60分 + 12分钟跑10分 + 专项理论10分 + 学习态度20分。
从2020级本科生开始🧑🏼🌾🍎,体育课分数构成为:
100分= 技术50分 + 体质测试20分 + 专项理论10分 + 学习态度20分。
100分= 技术40分 + 体质测试20分 + 专项理论10分 + 学习态度20分+ 12分钟跑10分(健美操🧖♂️、太极拳项目)
2. 体质健康测试
2017-2021级凡选上体育必修课的学生,应按照要求参加体质健康测试。
从2022级开始🐚:
学生无论是否选修体育课,每学年必须至少参加一次体质健康测试。
学生毕业时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按毕业当年学年总分的50%与其他学年总分平均得分的50%之和进行评定🧑🏼🎤。学生毕业时,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按照《标准》测试)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学生因病或残疾可向体育教研部提交暂缓或免于执行《标准》的申请。确实丧失运动能力𓀆👨💼、被免予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评奖评优,毕业时体质健康测试成绩需注明免测🧑🏼💻。
体测成绩低于50分者,建议下学期选修为提高体能而设置的体育必修课程🚇𓀉:《体能提升:运动与膳食》
3. 课外体育锻炼
课外锻炼是体育课程的一部分,学生选上体育必修课的学期,必须参加85公里课外体育锻炼并达到相应要求🧘🏻♀️。未达要求的🫴🏼,体育课成绩记0分。
四、课程介绍
1. 本科生体育必修课程
(1)必选项目🥤👨🦯➡️:24式简化太极拳(男生);健美操(女生)♌️。
(2)兴趣选修项目😌:共40个🦍🖍,每学期开设项目略有调整🤸♀️。
包括👃:网球、乒乓球、乒乓球提高班、羽毛球、羽毛球提高班🪽、篮球、篮球提高班、足球、排球、游泳、游泳提高班😾、体育舞蹈🪺、健身健美💀🫄🏽、形体(女)、瑜伽🧝🏼、攀岩、安全教育与自卫防身🧃、少林棍术(男)、体适能、跆拳道、散打、拳击、击剑、剑道、地板球、棒垒球、中华毽、拓展训练、射箭、高尔夫、定向与徒步运动、汉字太极与养生🤯、导引与养生、骑行教育、无极球🚴🏿、柔道、壁球🔟、体能提升:运动与膳食🎠、体美、太极拳(女)等。
(3)体育保健
体育保健课是专为身体异常🤸🏻♂️、特型和病(心脏病🖖🏿、高血压🛡、癫痫🤷、哮喘等不宜从事较为剧烈体育活动的疾病)🫶、残、弱及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的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属于体育必修课程🥢,学生选修此课需提交校医院保健科的诊断证明,经任课教师同意后方可上课。
(4)高级体育训练课
高级体育训练课是体育特长生必修课,须修满9学分。
2. 其他体育课程(不占体育必修课学分)
(1)通选课🚶♀️➡️:奥林匹克文化课(2学分),户外探索(2学分)
(2)公共选修课🤽🏿♀️:运动营养与减肥(1学分)、国际象棋(1学分)🤱、围棋(1学分)🧑🏼🔬、运动健身方法与实践(1学分)🏙、非遗太极拳(1学分)等。
五🫐、教学管理办法
(一)体育课程管理办法
1. 学生修体育课学分,可以自主选择课程、任课教师、上课时间🤙🏼。
2. 学生获得体育必修课程4学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要求🤱🏽,是毕业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其中🧑🚒,男生必修太极拳课程,女生必修健美操课程。
(二)班级及课堂管理办法
1.体育必修课每班人数根据项目特点和场馆器材条件,在16—30人之间👨🏻🏭💆🏽♀️,每班最多为30人,少于16人的班原则上取消。国际象棋及通选课人数最多为100人👨🏼🍼、围棋为90人。开课后学生不能擅自换班;考虑到体育课的安全问题,也不允许非本班学生旁听课程。
2.学生通过教务部系统自行选课◻️,原则上不再办理中期退课,如有特殊情况(如意外受伤🤾🏻♀️、疾病等经医院诊断不能继续该课程学习)需退课🤦🏻♂️,由学生本人写退课申请,提供诊断证明,任课教师签字,并报体育部教学主任批准后方可到体育教研部本科教务办公室办理退课。
3.学生要注意自身和同学的安全,在课上出现胸闷、心慌💁🏼♀️、头晕等不适状况🧗🏻♀️,或身体处于疲弱状态,或发现其他同学出现不适🤱🏻,应及时向任课教师告知🧑🏿✈️,由教师根据情况处理👳🏼♀️。
4.学生上课应按照所选项目的要求,穿着合适的📄、有利于运动的运动服、运动鞋。不允许穿便装🐲、牛仔服👨🏻⚕️、皮鞋、拖鞋(游泳课除外)🐕;不允许戴围巾、太阳镜、接打手机🏮、戴耳机等;女同学上课不允许披肩发。课前应根据相应项目的要求准备好所需的体育器材(例如球拍),选修游泳课的学生应准备好游泳衣🔼、游泳裤、游泳帽、游泳镜等👢。
(三)体育课优秀率
体育课程优秀率不超过60%🧑🏿🦱📵。同一位任课教师所教同一项目的所有学生总成绩85分以上(含)的人数不超过60%🧜♀️。
(四)关于考勤、缓考和旷考的处理办法
1.考勤👘:
学生出勤情况和课堂表现是评定学习态度的依据。学生选上课后,需按学校教学管理规定准时上课🧑✈️🤽🏿,严格遵守考勤制度。
体育课为全程考勤🛕,每次课教师要点名🕸,并记录学生出勤和缺课情况⛴🦊。
缺课包括旷课、病假、公假、私假🧝🏿🤾🏽。每旷课一次扣3分,私假一次扣2分,公假一次扣1分(需提供院系或相关部门证明),病假一次扣1分(需提供校医院医疗诊断证明),迟到和早退一次各扣1分👨🏿💼,扣满15分为止。一学期缺课累计超过该门课程学期总学时数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该课程考试,该课程成绩以“0”分记🛎。
对于围棋🔖、国际象棋👰🏼♂️、奥林匹克文化等上课人数较多的课程,教师可以根据考勤原则、所授课程之特点及学生人数等情况制定考勤办法🦸🏻♀️,记录出勤情况,记载平时成绩🛺。
未经批准,擅自缺席体育课👨🏼🌾,均按照实际分数予以记载。
2.缓考👨👧👦:
因伤、病或其它个人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课程考试时👷,应在考试前向任课教师提出书面缓考申请,提交医院诊断证明等相关材料👫🏼🧾,经任课教师同意后可不参加该学期的考试🦋💪🏻,期末成绩记录为缓考。
学生务必在下学期(或缓考课程开设学期)期末之前联系原任课教师进行考试,获得成绩后✂️,由原任课教师向体育教研部教务办公室提交成绩👮♀️。
3.旷考:
学生无故未参加一项或若干项考试,未考项成绩为0分,各项累加后体育课总成绩不论是否超过60分均按照实际成绩记载。
六、本培养方案由体育教研部负责解释。
体育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