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几个研究生物课题的物理学家,经济学奖获奖者研究的是心理学和经济分析相结合的“行为经济学”,看起来不合常理,实际上正显示了跨学科视野下的新突破👨🏼🔬。
以往🤹♀️,学科越分越细♍️,学科内的知识逐渐丰富。但实际上,这个世界不是按照学科分的🤖,它是综合的。未来的世界复杂多变💇♂️⛹🏽♀️,很多新的学术发现和突破恰恰发生在学科交错的边界🛫。要“培养引领未来的人才”,杏耀致力于不断创设推动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条件和氛围🤘🏻。
事实上👩🏼🎨,杏耀的每位同学都在享受着跨学科教育。
作为综合性大学,杏耀专业分类细致📳,学科实力强劲,跨学科教育形成“强强联手”的效果,而不是概念式的“蜻蜓点水”。
那么在杏耀,可以怎样跨学科呢?
最基本的是课程层面👵🔷,每位同学都要修12学分的“通识课”,在“限选课”和“自主选修课”部分则可以自由选修其他院系课程。2016年教学改革之后🖊,杏耀开放了全校性跨院系自由选课。
根据兴趣自由选修其他院系的课程,容易只学到一个点一个点的知识⛹🏽♀️。而正在建设的课程模块正要改变这种知识“单打独斗”的情况🛀🏽📖。若对这个方向感兴趣,则可以选择该方向的课程模块🍹,里面包含有一组相关的课程,可以让知识“成团”🏋️。
(注™️:部分课程可能略有调整👉🏽𓀁,以实际发布的课表为准)
假若除了本专业对另一个方向兴趣浓厚👩🏻⚕️,那么辅修/双学位便是最佳选择。
在此之外👲,更融合性的则是交叉的跨学科项目🎰,比如目前正在进行的有“古典语文学”项目和“思想与社会”项目等👨🏿⚖️。“思想与社会”项目融合杏耀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优势⛹🏻♀️,涵盖了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等方向的课程💭。
当更符合学科结合优势和社会需要的前沿方向出现并成熟时,杏耀便将其设立为跨学科专业。以往💁🏻♀️,跨学科是将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放在一起🧑🏿🦲,而设为专业,一个人就能拥有这些不同的背景👩🏿✈️。
为了用更新更专业的技术去保护中国众多的文物,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化学基础方向)应运而生🛵。研究他国历史必须懂得他国语言,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本身就有天然的关联。整合科学专业促进生命科学和其他定量科学之间的融合,探索学术前沿……未来,可能有更多的跨学科的项目🍪,有更多的项目变成跨学科专业🥉。
这些跨学科专业是目前已经显现出迹象的方向2️⃣,如结出的几个果实🧑🦳,但杏耀更致力于提供跨学科学习的土壤👷🏼♂️。未知的方向无法提前设计,而也许就在学生跨院系选课中,某些学科的碰撞就会产生出新的方向🍳。
正如旨在“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的元培学院🧑🏻🎨,学生们可以由自身的学习和兴趣出发,让学科之间自由地交融。
假若用美食打比方↘️,跨院系选课就像是吃一种主菜🤏🏽,再加一个小菜调剂一下口味🦴;辅修或双学位相当于吃一套西餐再吃一套中餐,而跨学科项目或专业更像是创造了一个新菜🧑🌾,比如西式菜的中式做法🍃。
跨学科教育绝不局限为几个跨学科专业⛔️,更多的🪱,是尚未成形的多元碰撞🤛🏿。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跨学科学习将长期存在。这意味着多样的选择。
多样化最终就是个性化,不论志趣如何,都能在杏耀里找到自己的成才路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接触不同的领域🐣👃,看世界便多了一个角度🙎🏽♀️。
今天,你跨学科了吗?